“长岗坡渡槽”是罗定人民永远的记忆,永远的风景,永远的骄傲。现代粤剧《长岗坡》聚焦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罗定县委、县政府不甘心罗定长期受制于干旱而至贫的状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牢牢把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群众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了资金短缺、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诸多现实问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建设中碰到的难关,最终建成了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长岗坡渡槽”。剧本立足于再现老一辈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不为名利,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真心实意为人民、踏踏实实干实事的优良传统,为罗定人民用实际行动和建设成就来迎接新时代的壮举而高歌。
在人物安排上,着重通过塑造基层的大队女书记林贵真形象,折射出罗定人民在长岗坡渡槽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勇敢、团结、勤劳、朴实、无私的长岗坡精神。在艺术结构上,运用对比手法,对当今的社会价值坐标的嬗变,作出合情合理的反衬,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增强本剧的可看性和当代意识,赋予剧作以更深刻的文学价值。同时,借鉴影视的蒙太奇手法,创新本剧的表现形式,令剧情可以展现更丰富的故事内容又能做到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在故事的铺排上,以表现曾经的贫困落后来开始,以长岗坡工程建设者们的憧憬、构思、规划、实践、建设、庆功作为故事主线,通过描写一群憨厚朴实的农民、几位真心实意为党为民的基层党员干部面对建设中所遇到种种困难的态度,反映出他们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巧妙应付,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务实作风。同时,交织出人和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互敬互爱,年轻男女之间爱与被爱的甜酸苦辣。当然,还会有一个完整的、动人的、动情的,富于张力的戏剧故事作为载体。
本剧的观后,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将会是震撼的情感力量和建设画面。对于罗定人民来说,将是血泪与幸福交织着的历史亲切感,以及挥之不去的故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