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粤七月的炽热夜晚,7月30日晚上,肇庆粤剧演艺中心内粤韵袅袅,这里正在举行广东省第十一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肇庆)选拔赛暨肇庆市第三届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其中,一部粤剧折子戏 《史可法沉江》(下称《沉江》)首次闪亮舞台获得好评。
这部由资深编剧李悦强成功把昆曲《沉江》改编为粤剧折子戏《沉江》,由国家二级演员梁恒风和青年演员周俊杰精彩演绎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编剧艺术、演员唱做念打的精湛表演,梁恒风荣获演艺赛金奖,周俊杰获银奖。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不仅展现了粤剧的独特魅力,更是对爱国英雄的崇高礼赞。
《沉江》剧情讲述明朝末年,十万清兵南渡。史可法率三千子弟兵迎战。奈何寡不敌众,子弟兵壮烈殉国。史可法闻南京被围,与老马伕奋勇杀出扬州,意图力挽国难。岂料行至长江岸边,得遇故交龙友,知悉主逃国破,兵降官散,可法一家老少,尽丧清军刀下,至此遗臣相对,老马伕以史可法为榜样,弃母存忠:史可法忠心无寄,沉江就义。
这一系列的变故接踵而至,将剧情推向了高潮,也让人物陷入了绝境。在这绝境之中,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忠诚与背叛、坚守与放弃都被放大到了极致,引发观众深刻的思考。
在人物塑造方面,资深编剧李悦强可谓是独具匠心。通过马伕与元帅的对话、诗白等细节,展现了马伕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出生入死跟随史可法二十年的坚定信念。马伕视史可法为榜样,愿为忠义舍弃一切,这种忠诚和勇敢衬托出了史可法的光辉形象。
史可法作为剧中的核心人物,他的忠魂不仅仅体现在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无畏,更体现在他在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坚定抉择。他深知人心无寄,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尊严,最终沉江就义。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动容,使史可法的忠魂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为了更好地突显史可法的忠魂,编剧加强了背景描写。十万清兵与守城三千的悬殊对比,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史可法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同时,对马伕忠心的形象刻画,以及史可法袍甲须生的威武装扮,形成了双雄并举的局面,凸显了南派粤剧的特色。这种独特的形象设计,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为人物性格的展现和剧情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精彩的剧情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该剧的改编粤剧艺术还体现在对情感的细腻处理上。剧中既有马伕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也有史可法对家人的牵挂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更有他们在国难当头时的悲愤之情。这些情感相互交织,如同一曲动人的乐章,奏响了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深刻强烈产生了有情、有义、有血、有泪的情感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肇庆市粤剧团精心策划、组织发动、全力支持年轻演员积极参赛,提高技艺,收到良好的效果。
饰演史可法的国家二级演员、剧团副团长梁恒风,担纲文武生,风腔传承人,擅长小生角色。这次他勇敢挑战自己,转演袍甲须生角色,难度很大。他和饰演老马伕的青年演员周俊杰在剧团老前辈、资深导演杨树光的精心指导下,详尽阅览有关资料,钻研剧情细节,深入理解角色,将人物情感和性格通过唱念做打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剧情张弛有度,紧紧把握史可法沉江的关键演技,营造出一种悲壮肃穆的氛围,使观众恍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史可法的决绝和伟大,并将史可法的忠魂形象精塑演绎得入木三分。他的唱腔激昂有力,情感真挚,每一段唱腔都饱含着对角色的理解和对艺术的热爱。
在表演上,恒风通过细腻表情和高难动作,将史可法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勇无畏。特别是他以身穿大靠,脚着高靴,一口气完成了540度腾空转体僵尸的高难度动作,让观众们感受到了他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精准把握。最后他以97.76的最高得分荣获这次演艺大赛金奖。
《沉江》这部虽仅有18分钟的粤剧折子戏,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需要史可法这样的爱国英雄,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同时,这部剧也让我们看到了粤剧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冲击下,粤剧依然能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吸引观众。
小戏不小,精塑忠魂。《沉江》以其精湛的艺术水准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我们展现了粤剧的魅力和价值。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像《沉江》这样优秀的作品涌现,让粤剧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观戏后,一位老戏迷李生即兴作诗赞粤剧折子戏《沉江》:
西江昨夜响非遗,
南国红豆发新枝。
可法沉江彪青史,
三千殉国树军旗。
马伕遗母存忠义,
血涌长江记恨思。
喜见传承结硕果,
和融昆粤沁芳霏。
文/梁卫国 李耀安